1.高碳铬轴承钢的退火 等温球化退火
高碳铬轴承钢的球化退火是为了获得铁素体基体上均匀散布着细、小、匀、圆的碳化物颗粒的组织,为当前的冷加工及终极的淬回火作组织准备。
传统的球化退火工艺是在略高于Ac1的温度(如GCr15为780~810℃)保温后随炉缓慢冷却(25℃/h)至650℃以下出炉空冷。该工艺热处理时光长(20h以上),且退火后碳化物的颗粒不均匀,影响当前的冷加工及终极的淬回火组织跟机能。之后,依据过冷奥氏体的转变特点,开发等温球化退火工艺:在加热后快冷至Ar1以下某一温度范畴内(690~720℃)进行等温,在等温进程中实现奥氏体向铁素体跟碳化物的转变,转变实现后可直接出炉空冷。该工艺的优点是节俭热处理时光(全部工艺约12~18h), 处理后的组织中碳化物渺小均匀。另一种节俭时光的工艺是重复球化退火:第一次加热到810℃后冷却至650℃,再加热到790℃后冷却到650℃出炉空冷。该工艺虽可节俭一定的时光,但工艺操作较繁。
2. 高碳铬轴承钢的马氏体淬回火
通例马氏体淬回火的组织与机能
组织:马氏体、残余奥氏体、未溶(残留)碳化物 组成
马氏体的组织状况:在金显微镜下(放大倍数个别低于1000倍)
马氏体可分为板条状马氏体跟片状马氏体两类典范组织,个别淬火后为板条跟片状马氏体的混淆组织
或称介于二者之间的旁边状况--枣核状马氏体--轴承行业上所谓的隐晶马氏体、结晶马氏体
在高倍电镜下:其亚结构可分为位错缠结跟孪晶。其具体的组织状况重要取决于基体的碳含量
奥氏体温度越高,原始组织越不牢固,则奥氏体基体的碳含量越高,淬后组织中残余奥氏体越多,片状马氏体越多,尺寸越大,亚结构中孪晶的比例越大,且易形成淬火显微裂纹。
基体碳含量低于0.3%时,马氏体重要是位错亚结构为主的板条马氏体;基体碳含量高于0.6%时,马氏体是位错跟孪晶混淆亚结构的片状马氏体;基体碳含量为0.75%时,呈现带有明显中脊面的大片状马氏体,且片状马氏体成长时互撞击处带有显微裂纹。
进口轴承我国轴承工业飞速发展,轴承品种由少到多,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从低到高,行业规模从小到大,已经形成了产品门类基本齐全、生产布局较为合理的专业生产体系。
随奥氏体化温度的进步,淬后硬度进步,韧性降落,但奥氏体化温度过高则因淬后残余奥氏体过多而导致硬度降落。
通例马氏体淬火后的组织中残余奥氏体的含量个别为6~15%。
残余奥氏体为软的亚牢固,在一定的前提下(如回火、天然时效或整机的利用进程中),其失稳产生分解为马氏体或贝氏体。
nsk进口轴承一套轴承内同时由上述两种以上轴承结构形式组合而成的滚动轴承。如滚针和推力圆柱滚子组合轴承、滚针和推力球组合轴承、滚针和角接触球组合轴承等。分解带来的结果是整机的硬度进步,韧性降落,尺寸产生变更而影响整机的尺寸精度甚至畸形工作。
对尺寸精度请求较高的轴承整机,个别盼望残余奥氏体越少越好,如淬火落伍行弥补水冷或深冷处理,采取较高温度的回火等。
残余奥氏体可进步韧性跟裂纹扩大抗力,一定的前提下,工件表层的残余奥氏体还可降落接触应力集中,进步轴承的接触疲劳寿命,这种情况下在工艺跟资料的成分上采取一定的办法来保存一定量的残余奥氏体并进步其牢固性,如加入奥氏体牢固化元素S
I、Mn, 进行牢固化处理等。
通例马氏体淬回火工艺
加热到830~860℃保温后,在油中进行淬火,低温回火
GCr15钢制轴承:150~180℃
GCr15SiMn钢制轴承件:170~190℃
—50~-78℃的冷处理
马氏体分级淬火以牢固残余奥氏体获得高的尺寸牢固性跟较高的韧性。
马氏体淬回火的变形及尺寸牢固性
整机的外形与尺寸、原始组织的均匀性、淬火前的粗加工状况、淬火时的加热速度与温度、工件的摆放方法、入油方法、淬火介质的特点与轮回方法、介质的温度等均影响整机的变形。
把持变形的办法:采取旋转淬火、压模淬火、把持整机的入油方法等
由蒸气膜阶段向沸腾期的转变温度过高时,大的冷速而产生大的热应力使低屈从点的奥氏体产生变形而导致整机的畸变。
变形是单个整机或整机之间浸油不均匀造成,尤其是采取新油是更易呈现这种情况。
在Ms点的冷却速度对变形起决定性作用,在Ms点及以下温度采取低的冷速可减少变形。
skf进口轴承任务时,套圈、滚动体和维持架之间不只发作滚动摩擦,而且也会发作滑动摩擦,从而使轴承零件一直地磨损。为了增加轴承零件的磨损,维持轴承精度稳固性,延伸运用寿命,轴承钢应有很好的耐磨性能。
因为冷却方法不同,套圈的直径将有不同水平的“增大”,且随介质温度的进步,套圈大小真个直径增大水平趋于一致,即“喇叭”状变形减小,同时,套圈的椭圆变形减小;内圈因刚度较大,其变形小于外圈。